深圳教師資格筆試真題中學教育知識考點:德育原則
- 時間:
- 2022-05-20 16:09:02
- 作者:
- 紀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深圳教師資格考試





德育原則
德育原則是教育者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處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關系的準則或指導思想?;蚍Q之為德育工作的方法論。
德育原則和德育規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規律是客觀的,原則則帶有主觀色彩,
(一)導向性原則
1.基本含義: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1)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的思想體系武裝學生。
(2)適應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培養學生具有新思想、新觀念
(3)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把社會主義方向性滲透到日常學習、生活、勞動和自我教育中
(二)知行統一原則(也稱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1.基本含義: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既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煉,將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是
(1)加強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
(2)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3)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
(4)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言行一致。
(三)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1.基本含義: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是:(簡答)
(1)教育者要尊重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2)教育者應根據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對學生嚴格要求,認真管理和教育。
(3)對學生的要求要明確,具體,可操作。
(四)教育的一致性(橫向)和連貫性(縱向)原則(5+2=0)
1.基本含義: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前后連貫地進行,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是:
(1)充分發揮教師集體的作用,統一學校內部的多種教育力量,使之成為一個分工合作的優化群體。
(2)爭取家長和社會的配合,主動協調好與家庭、社會教育的關系,逐步形成以學校為中心的“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
(3)德育要有計劃和系統。
(五)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的原則?
1.基本含義: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以及思想品德發展的實際現狀,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是:
(1)以發展的眼光,客觀、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當代青少年學生的思想特點。
(2)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
(六)長善救失原則(利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1.定義:長善救失原則也稱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促進學生道德成長。
2.貫徹這一原則應遵循以下要求:(簡答)
(1)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
(2)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3)引導學生自覺評價自己,進行自我教育。
(七)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馬卡連柯)(平行教育原理)
1.定義:這一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師既要通過集體的力量教育個別學生,又要通過對個別學生的教育影響集體,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辯證地統一起來。
2.貫徹這一原則要求做到以下兩個方面:(簡答)
(1)要組織和建設好集體
(2)要通過集體教育學生個人,通過學生個人的力量影響和轉變集體。
(3)安排多彩的活動,使得個人融入集體。
(八)疏導原則(循循善誘原則)
1.定義:指進行德育時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得他們積極向上。
2.要求:
(1)講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3)以表揚,獎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九)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形結合
1.定義:德育工作既要有正面引導,說服教育,又要輔以必要的紀律約束,并使得兩者結合起來。
2.要求:
(1)堅持正面教育,以先進的理論引導學生。
(2)堅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啟發自覺。
(3)建立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和集體組織的公約,守則等。
以上就是深圳教師資格筆試真題中學教育知識考點:德育原則的全部內容,考生若想了解更多深圳教師資格考試的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深圳教師資格網(http://www.suffernmusicandartsfestival.com/)
